近年来,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,打造农村“三资”交易系统,创新“四个一”模式,建立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高效协同交易服务网,推动农村资源要素规范流转、阳光交易。2024年,全省进入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农村集体产权项目1.5万个,交易总金额约为58.93亿元,节支增收金额约3.78亿元,有效促进了农村“三资”保值增值,为农村要素流转市场化改革提供了“山东样板”。
数字筑基:打造全省“一张网”交易系统。坚持问题导向、聚焦基层需求,搭建面向全省服务的农村“三资”交易系统,提供全流程招标、拍卖、挂牌在线交易服务。系统上线以来,已在临沂、枣庄、菏泽等6市推广应用,通过信息共享、云端竞价,推动交易从“人工跑办”到“一网通办”的迭代升级,有效解决了农村“三资”交易信息发布渠道窄、流程不规范、廉政风险高的难题,显著缩短了交易周期。
机制护航:推进全省“一把尺”规范交易。聚焦顶层设计,制定《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基层延伸的工作方案》等制度文件,结合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试点工作,推动系统省建市用,探索建立“村级决策、镇街审核、农村农业部门备案、进场申请登记、公告发布、网上竞价、结果公示、合同签订、资料归档”的基本交易流程,推动服务流程统一、操作规范统一,为全省农村“三资”交易提供高效规范服务。
服务下沉:畅通全省“一竿子”服务渠道。发挥平台公益性优势,完善五级联动服务网络,创新移动服务站、银龄助手、云端培训等多种模式,确保省市有平台、镇街有站点、村居有人员,推动交易系统、信息资源、服务标准和交易流程等向基层延伸。重点项目安排专人对接、就近服务,实现交易主体了解信息不出户、享受服务不出村、参与交易不出镇,提高了项目交易质效。
改革赋能:促进全省“一盘棋”要素流动。市场配置更高效。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农村“三资”流转交易,有效拓宽了信息公开渠道,促进了资源跨层级、跨区域流动,2024年以来,各地农村“三资”交易项目镇域外、县域外、市域外中标率大大提升,实现从“无人问津”到“竞相争抢”;资产增值惠民生。发挥招标、挂牌等竞争择优功能,促进了农村“三资”的市场价格发现,真正让闲置资产活起来、农民腰包鼓起来、集体支出降下来;阳光交易护清廉。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留痕,实现了预防腐败关口前移,涉农信访举报件比重大幅下降,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。部分村集体项目借助“阳光村务”实现全程公开透明,曾经的“糊涂账”变成人人可查的“明白账”,有力促进了“清廉村居”建设。(李鹏飞)
来源: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